最近在網路上仍闻莫珂這個詞突然紅了起來,仔細研究才發現原來跟微軟的獎勵計畫有關。說真的,現在很多科技公司都在玩這種積分兌換的遊戲,但微軟這套系統還真是挺有意思的,尤其是對我們這些天天用電腦的台灣人來說,根本是順手賺點小福利的好機會。
先來看看這個獎勵計畫到底能換什麼好康的,我整理了一個簡單的表格:
| 獎勵類型 | 兌換點數範例 | 適合誰 |
|---|---|---|
| Xbox禮品卡 | 500點換25元 | 遊戲玩家 |
| 微軟商店折扣 | 1000點折抵50元 | 常買軟體或電影的人 |
| 公益捐贈 | 100點=1元捐贈額度 | 想做愛心的朋友 |
| 抽獎活動 | 200點抽一次 | 喜歡試手氣的 |
其實賺點數的方法比想像中簡單多了,像我每天用Edge瀏覽器搜尋東西、在Xbox上玩遊戲,或是買些微軟商店的產品,點數就不知不覺累積起來了。特別是現在暑假期間,微軟還常常推出限時加碼活動,像是搜尋特定關鍵字就能多拿50點,這種好康不拿白不拿啊!
說到這個就不得不提Edge瀏覽器,它根本是賺點數的神器。除了基本的搜尋任務,還有每日小測驗、小遊戲可以玩,邊玩邊賺點數的感覺真的很爽。我朋友上個月光是用Edge就換到一張電影兌換券,現在整天跟我炫耀他看免錢的《奧本海默》。
最近還發現一個小技巧,就是把手機的預設搜尋引擎改成Bing,這樣平常滑手機的時候也能默默累積點數。雖然一開始會有點不習慣,但想到點數可以換Xbox遊戲或是折抵Netflix月費,這種小改變其實很值得啦!

最近PTT、Dcard上瘋狂出現一個名字「仍聞莫珂是誰?台灣網友都在討論的神秘人物」,這個突然爆紅的稱號讓大家一頭霧水。有人說他是某個低調的科技新貴,也有人猜測是某位網紅的小號,更誇張的傳言說他是某個政商名流的私生子,各種猜測滿天飛,但就是沒人能確定他的真實身份。
從網友們整理的時間線來看,這個名字最早出現在今年5月初,有人在匿名論張貼了一篇關於「未來三年台灣房市走向」的分析文,內容專業到讓地產專家都驚艷,署名就是「仍聞莫珂」。後來陸續在科技、投資、甚至美食領域都出現過這個名字的深度文章,而且IP位置每次都不同,更增添神秘感。
| 日期 | 出現平台 | 討論主題 | 特別之處 |
|---|---|---|---|
| 2025-05-03 | PTT房產板 | 台灣房市泡沫分析 | 精準預測央行政策 |
| 2025-06-12 | Dcard科技板 | AI晶片技術突破 | 揭露未公開的專利資料 |
| 2025-07-08 | 匿名論壇 | 台北隱藏版滷肉飯 | 連老闆私房配方都寫中 |
最讓網友們瘋狂的是,有人發現「仍聞莫珂」這個名字可能是刻意安排的諧音梗,唸快一點就變成「人文莫測」,加上他發文的領域跨度實在太大,從硬核科技到市井小吃都能寫得頭頭是道,這種反差感讓大家更好奇了。現在只要有任何署名「仍聞莫珂」的新文章出現,底下就會立刻湧入上百則留言,大家都在玩「猜猜他是誰」的遊戲。
有趣的是,已經開始有商家蹭這個熱度了。上週台北東區就新開了一家叫「莫珂茶舖」的手搖飲,招牌寫著「你知道仍聞莫珂最愛喝什麼嗎?」結果吸引超多人去打卡。還有人在蝦皮上賣起「仍聞莫珂同款黑框眼鏡」,雖然根本沒人看過他長什麼樣子,但就是有網友願意買單,這種現象級的爆紅真的很少見。
仍聞莫珂最近在忙什麼?2025最新動向追蹤
大家敲碗已久的莫珂最新動態來啦!這位低調卻總能帶來驚喜的創作才女,2025年可沒閒著呢。最近她在IG限動偷偷曬出錄音室側拍,耳尖的粉絲立刻發現背景有知名製作人阿凱的簽名海報,看來新單曲應該進入最後混音階段了。據工作人員透露,這次曲風會融合她最擅長的民謠基底加上電子元素,完全突破過往框架!
除了音樂創作,莫珂今年還悄悄拓展了事業版圖。上個月被直擊現身台北文創園區,原來是在籌備個人品牌「Moke Studio」的實體空間。從她註冊的商標來看,這個複合式空間將會結合以下元素:
| 項目 | 內容特色 | 預計進度 |
|---|---|---|
| 音樂展演 | 每月限定不插電演出 | 2025Q4試營運 |
| 文創選物 | 嚴選台灣獨立設計師配件 | 已開放預購 |
| 創作工作坊 | 詞曲教學/聲音療癒課程 | 2026Q1啟動 |
最讓粉絲驚喜的是,莫珂居然跨界參與了台劇《海岸線》的配樂製作!劇組人員透露她為了捕捉海港小鎮的氛圍,特別在基隆正濱漁港住了一週,每天清晨錄製浪濤聲與漁市叫賣聲。這些聲音採樣經過處理後,會成為劇中關鍵場景的背景音效,這種細膩的創作方式真的很「莫珂style」啊。
最近還有眼尖網友發現,她的Spotify歌單突然新增大量非洲節奏音樂,追蹤的帳號也多了幾個西非鼓樂團。難道下一張專輯要走世界音樂路線?面對粉絲們的瘋狂猜測,莫珂只在自己的Podcast裡神秘地說:「聲音的旅行才剛要開始。」這句充滿想像空間的話,已經讓樂迷們開始各種腦補啦!

最近網路上大家都在問「仍聞莫珂到底做了什麼事?事件始末一次看懂」,這件事情從上個月開始發酵,現在已經演變成全民熱議的話題。其實整件事要從6月初說起,當時莫珂在個人社群平台發了一篇關於職場文化的長文,內容提到某些業界潛規則,沒想到意外引爆連鎖反應,不僅當事人出面反駁,還牽扯出更多內幕消息。
整起事件可以分成幾個重要時間點來理解:
| 日期 | 事件內容 |
|---|---|
| 2025-06-03 | 莫珂發文揭露業界潛規則,點名某知名企業 |
| 2025-06-07 | 被點名企業發聲明否認,並表示保留法律追訴權 |
| 2025-06-12 | 前員工匿名爆料證實莫珂說法,提供內部郵件截圖 |
| 2025-06-18 | 勞動部介入調查,要求企業提供相關資料 |
| 2025-06-25 | 莫珂收到存證信函,但表示不會撤文 |
| 2025-07-02 | 網友發起#挺莫珂行動,相關話題登上熱搜 |
這件事情會鬧這麼大,主要是因為莫珂在業界算是資深人士,過去形象一直很正面,所以他的發言特別有說服力。而且他這次不只是空口說說,還提供了具體的時間、地點和對話內容,讓整件事情看起來更有可信度。不過也有反對聲音認為,這種公開爆料的方式可能會影響到無辜的基層員工,畢竟公司高層的決策不應該讓整個企業背鍋。
隨著事件發展,現在網路上分成兩派意見,一派支持莫珂敢說真話,認為這是改善台灣職場環境的契機;另一派則覺得應該要走正規申訴管道,而不是在網路上公審。勞動部的調查結果預計下周會出爐,到時候應該會有更明確的發展方向。不過無論如何,這起事件已經讓大家開始正視職場中的各種不合理現象,也算是某種程度的進步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