支盟薇

支盟薇

44隻獅子繞口令挑戰!你能唸對嗎? | 四十四隻獅子到底是死是石? | 超難繞口令:門外獅子之謎

「門外有四十四隻獅子不知是四十四隻死獅子還是四十四隻石獅子」這個繞口令,相信大家小時候都玩過吧?每次唸到舌頭打結還是覺得超有趣!其實這種繞口令不只是好玩,還能訓練我們的發音和反應速度,難怪從古至今都這麼受歡迎。

說到這四十四隻獅子的來歷,有人說是源自北京的石獅寺傳說,也有人覺得純粹是因為「四」和「獅」的發音太容易搞混才被創作出來。不管是哪種說法,這個繞口令確實把中文的諧音趣味發揮到極致。我自己最愛在朋友聚會時拿出來挑戰,看誰能連續快速唸三遍不出錯,通常不到第二輪就會有人把「石獅子」說成「死獅子」,全場笑翻!

繞口令難度比較 常見錯誤點 練習小技巧
初階版(慢速) 「死」和「石」混淆 先分開練「si」和「shi」發音
進階版(中速) 數字「44」卡頓 把「四十四」當成一個詞組練
魔王版(快速) 整句節奏亂掉 用手打拍子控制速度

最近發現這繞口令還能當成親子遊戲,我家小姪女一開始總是唸成「西施子」,後來我們改成邊拍手邊唸,她居然進步超快!現在每次來我家都要表演給大家聽,還會自己加動作,可愛到不行。其實語言就是這樣玩出來的,與其死背硬記,不如找些生活化的小遊戲,學起來更有成就感。

如果你覺得這四十四隻獅子已經不夠看,台灣還有很多在地版的繞口令也很有趣。像「搬木板」或「蜂和風」,都是考驗閩南語發音的好材料。不過對我這種「台灣國語」有點重的人來說,光是搞定捲舌音就夠頭痛了,每次練習都覺得嘴巴快抽筋,但這種小小的挑戰反而讓日常對話多了不少樂趣呢!

門外有四十四隻獅子不知是四十四隻死獅子還是四十四隻石獅子

誰發明瞭這個超難唸的四十四隻獅子繞口令?每次練到舌頭打結都想問這個問題!這個繞口令根本就是中文版的終極大魔王,從「四十四隻石獅子」開始就讓人懷疑人生。聽說最早是民國時期語言學家用來訓練播音員的,後來變成全民挑戰舌頭靈活度的趣味遊戲,只能說發明者真的很會整人耶~
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練習這個繞口令的時候,最常卡關的就是「石獅子」和「死獅子」的發音切換,還有數字「四」和「十」的捲舌音。我整理了一個常見卡點對照表,大家看看自己中幾槍:

卡關點 錯誤示範 正確發音技巧
四 vs 十 把「十四」唸成「事實」 十要翹舌,四要平舌
石獅子 vs 死獅子 「石」變成「死」 「石」要完整捲舌發音
數字連貫 四十四變成「是是是」 每個數字都要清晰咬字

練這個繞口令最崩潰的是,明明單獨唸「四」和「十」都沒問題,但連在一起就自動舌頭打結。有朋友說他練到最後連「我是誰」都快不會講了(笑)。不過說真的,能完整唸完的人真的超強,我目前最快紀錄是8秒,但中間還是會小小吃螺絲啦~

現在很多小朋友的語言治療課程也會用這個繞口令,聽說對改善發音很有幫助。只是每次聽到幼稚園老師教這個,都覺得現在小孩真辛苦,連玩個繞口令都這麼硬核。不過看他們唸得七零八落的樣子,又莫名有種療癒感,難道這就是當年發明者想達到的效果嗎?

何時開始流行這個石獅子繞口令?原來有這段故事。最近在台灣的社群平台上,突然掀起一股「石獅子」繞口令挑戰熱潮,讓不少網友舌頭打結卻又玩得不亦樂乎。這個看似簡單的繞口令其實大有來頭,最早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的相聲表演,當時相聲大師魏龍豪就曾在節目中用它來訓練口條,沒想到現在變成全民挑戰的趣味遊戲。

說到這個繞口令的內容,最經典的版本是:「石室詩士施氏,嗜獅,誓食十獅。施氏時時適市視獅。」光是用看的就覺得舌頭要打結了對吧?其實它不只是好玩,還能幫助練習發音,特別是台灣人容易混淆的捲舌音和平舌音。現在連國小老師都會拿它來當作語言課的暖身活動呢!

繞口令版本 難度等級 流行時期
石室詩士施氏 ★★★★☆ 1980年代相聲
四是四十是十 ★★☆☆☆ 1990年代國語課本
黑化肥發灰 ★★★☆☆ 2000年後網路迷因

這股熱潮會突然復甦,其實跟最近一位台灣YouTuber的挑戰影片有關。他在影片中嘗試用不同方言念這個繞口令,結果客家話版本意外爆紅,影片短短一週就破百萬觀看。不少藝人跟風拍攝挑戰影片,連便利商店的廣告都搭上這波熱潮,在結帳時要店員快速念完才能打折,可以說是近期最接地氣的社群互動了。


繞口令在台灣一直都有固定的愛好者,但像這次形成全民運動的狀況還真是少見。現在走到哪都能聽到有人在練習,捷運上、公園裡,甚至連早餐店老闆邊煎蛋邊念「施氏時時適市視獅」的畫面都變得毫不違和。這種傳統語言遊戲能跨越世代引起共鳴,或許正是因為它簡單卻充滿挑戰性,讓人在娛樂中不知不覺提升了語言能力。

門外有四十四隻獅子不知是四十四隻死獅子還是四十四隻石獅子

為什麼四十四隻獅子繞口令這麼難唸?專家來解答

每次玩繞口令說到「四十四隻獅子」就舌頭打結?這其實跟我們的發音習慣和腦部運作有關啦!語言治療師阿明老師說,這種繞口令難唸的關鍵在於「相似音節連續出現」,讓大腦處理語音時容易卡關。就像你同時要處理「四」、「十」、「獅」這些發音位置相近的字,嘴巴當然會忙不過來啊!

繞口令難唸的三大原因

原因 說明 例子
連續相似音 聲母或韻母太接近 「四」和「獅」都是ㄕ開頭
節奏快速 需要短時間轉換發音 「四十四」連續數字
記憶負荷 要同時記住整句結構 重複「四十四隻獅子」

阿明老師還補充,台灣人平常講話比較少用到這麼密集的捲舌音,突然要連續發「ㄕ」這個音,舌頭真的會不聽使喚。而且繞口令通常設計成違反日常語速的節奏,就像要你突然用跑百米的速度講話,難度當然高啦!

神經語言學研究也發現,唸繞口令時大腦的布洛卡區(語言中樞)會特別活躍。這表示我們的身體正在努力協調嘴唇、舌頭和聲帶的動作,就像在玩一場高難度的口腔體操。有趣的是,練習繞口令其實能增強口腔肌肉的靈活度,很多主播和演員都會用它來訓練口條呢!

下次當你又被「四十四隻獅子」卡住時,不妨試試放慢速度,把每個字的發音位置都做清楚。可以先從「四隻獅子」開始練習,慢慢增加到「十四隻」,最後再挑戰完整版。語言治療師說這種「分拆練習法」對改善發音流暢度特別有效喔!

44隻獅子繞口令挑戰!你能唸對嗎? | 四十四隻獅子到底是死是石? | 超難繞口令:門外獅子之謎
滾動到頂部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