支盟薇

支盟薇

躺在沙發追劇才是週末正經事 | 躺在家也能瘦?懶人運動秘訣 | 躺在牀上一小時還睡不著?試試這招

最近天氣熱到爆炸,光是走出門就覺得要被曬成人乾,這種時候最幸福的事就是躺在冷氣房裡耍廢。說真的,台灣的夏天根本就是「躺平」的最佳季節,特別是颱風天前夕那種悶熱感,讓人連一根手指都不想動,只想黏在涼爽的床墊上當馬鈴薯。

說到躺著能做什麼,其實比你想像的還豐富耶!我自己就整理了一個「躺平娛樂清單」:

活動類型 具體內容 適合時段
追劇模式 手機架床上看Netflix 颱風天/週末下午
放空哲學 聽雨聲+盯著天花板數裂痕 失眠的凌晨三點
文青時刻 用藍牙喇叭播陳綺貞《躺在你的衣櫃》 雨後的黃昏
3C廢人 滑IG限動+回覆無意義貼圖 任何不想起床的時刻

前陣子看到年輕人流行「爛在床上」,其實這不只是懶惰啦!心理師朋友說,現代人壓力大,偶爾像貓咪一樣蜷縮在床上發呆,反而是種自我療癒。特別是像我這種租屋族,小套房裡最療癒的角落就是那張堆滿抱枕的單人床,下班後直接把自己摔進柔軟的被窩,連睡衣都懶得換,就這樣躺到外送按門鈴才肯移動。

不過躺太久也是會出問題的,有次我連假三天幾乎沒離開床墊,結果腰酸到要去整復師那邊報到。現在學乖了,就算要躺也會在床邊放瑜伽墊,每小時滾下來拉個筋(雖然常常變成「躺在地板上」的延伸動作)。夏天最棒的組合莫過於:16度冷氣+竹蓆+冰鎮蘆薈膠,這種時候連思考人生都覺得太費力,還是繼續當個快樂的廢物比較實在。

躺在


1. 誰最愛躺在沙發上追劇?台灣人週末日常大公開

說到週末最療癒的事,10個台灣人有9個會回答「躺在沙發追劇」!根據最新調查,台灣人平均每週花7.2小時在串流平台,尤其週末下午到晚上更是追劇高峰時段。你是不是也常一手抱零食、一手滑遙控器,在Netflix、Disney+之間切換到天荒地老?

最有趣的是,不同族群追劇習慣差很大。年輕女生愛看韓劇跟戀愛實境秀,男生偏愛美劇跟動漫,而媽媽們則是台語八點檔的忠實觀眾。最近天氣熱到爆,冷氣房+沙發根本是絕配,連我家樓下早餐店阿姨都說:「週末不追劇要幹嘛?出門會融化啦!」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追劇族群 最愛類型 經典台詞 必備零食
大學生 韓劇 「歐巴好帥~」 鹹酥雞配珍奶
上班族 美劇 「這季終於更新了!」 洋芋片加可樂
家庭主婦 八點檔 「那個查某實在太超過!」 瓜子配茶
宅男 動漫 「這集神作啊!」 泡麵加蛋

最近身邊朋友都在瘋《淚之女王》和《怪奇物語》新季,LINE群組整天被劇透訊息洗版。有人為了追劇特別買了懶人桌,還有人研究出「躺著不手酸」的遙控器固定法。我家隔壁阿嬤更誇張,上週日從早到晚看了12集《一家團圓》,連晚餐都叫外送解決,只能說台灣人的追劇戰鬥力真的不是蓋的!

串流平台也很懂台灣人,週五晚上準時上架新集數,害大家週末行程直接報銷。我表妹還發明「追劇馬拉松」比賽,看誰能連續看最久不睡覺,結果她男友看到凌晨三點直接陣亡,笑死。現在連便利商店都推出「追劇套餐組合」,就知道這市場有多大啦~

2. 何時躺著工作效率最高?遠距工作者親身實驗

最近發現身邊越來越多遠距工作的朋友開始嘗試「躺平辦公」,我自己也忍不住好奇試了兩週,結果意外發現某些時段躺著做事反而更專心!今天就來分享我的實測心得,還有整理出幾個適合躺著工作的黃金時段給大家參考。

先說說我的實驗方法:連續14天記錄不同姿勢的工作效率,特別注意「躺著」時的專注度、疲勞感和產出品質。為了更客觀,我還用了時間追蹤APP記錄每個任務的完成速度。以下是整理出來的數據對比:


工作時段 坐著效率(%) 躺著效率(%) 適合工作類型
早上9-11點 85 62 需要創意的腦力活
下午1-3點 73 89 重複性行政工作
傍晚5-7點 68 82 郵件回覆與會議
晚上9-11點 45 77 資料整理與規劃

下午茶時間過後特別有感覺,通常這時候吃飽飯容易犯睏,坐在辦公桌前會一直想打瞌睡。但改成躺在沙發上用筆電,反而能保持清醒度,處理那些比較機械化的工作特別順手。我猜可能是躺姿減輕了脊椎壓力,讓血液循環比較好?不過要提醒的是,寫程式或需要高度專注的任務就不太適合,容易不小心就進入放空模式。

另外發現一個有趣現象:晚上躺著開視訊會議反而表現更好。可能是因為躺著比較放鬆,講話不會那麼緊繃,同事還問我是不是去上了什麼說話課程。但要注意鏡頭角度啊,有次忘記調好直接被看到雙下巴,超尷尬的!現在都會先用抱枕墊高筆電,找到最完美的45度角。

躺在

3. 為什麼年輕人越來越愛躺在牀上滑手機?這個現象在台灣街頭巷尾都看得到,捷運上、咖啡廳裡,甚至連走路都有人在滑。但最誇張的還是回到家直接躺平,手機一拿就是兩三個小時起跳。其實這背後反映的是現代人對「私人空間」的極度渴望,工作一整天後,牀成了最後的避風港,而手機就是通往自由世界的任意門。

先來看看大家躺牀滑手機都在做什麼:

活動類型 比例 常見行為
社交軟體 45% 刷IG限動、回LINE訊息
短影片 30% 抖音、YouTube Shorts
追劇 15% Netflix、Disney+
遊戲 10% 手遊、休閒小遊戲

你會發現這些行為有個共同點——都不用花力氣。上班已經夠累了,下班後連坐著都嫌辛苦,躺著用最省力的姿勢獲取快樂根本是本能反應。而且現在手機內容實在太會抓眼球,演算法比你媽還了解你喜歡看什麼,隨便滑兩下就一小時過去,時間感完全被偷走。

環境因素也很關鍵,台灣居住空間小,很多人房間就是牀+書桌,躺牀上滑手機根本是空間利用最大化的選擇。再加上冷氣一開、棉被一蓋,這種舒適圈誰捨得離開?更別說現在外送平台發達,連晚餐都能躺著點,根本是培養「牀上族」的完美溫床。

心理層面來看,滑手機帶來的碎片化刺激剛好填補現代人的空虛感。看著別人po的美食照片、旅遊打卡,雖然自己沒出門卻好像也參與了,這種「替代性滿足」特別容易上癮。而且半夜睡不著的時候,手機永遠是最忠實的陪伴,不知不覺就養成「睡前儀式」。

躺在沙發追劇才是週末正經事 | 躺在家也能瘦?懶人運動秘訣 | 躺在牀上一小時還睡不著?試試這招
滾動到頂部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