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干地支台語怎麼唸?老一輩的智慧結晶
大家有聽過長輩用台語講「天干地支」嗎?這可是我們台灣傳統文化中超級重要的計時方式呢!天干地支台語的唸法其實很有意思,跟國語的發音差很多,而且每個字都有它獨特的唸法。像是「甲」台語唸做「kah」、「乙」唸做「it」,這些都是老一輩人日常會用到的詞彙,現在年輕人可能比較少接觸了。
說到天干地支的台語發音,其實跟古漢語的讀音很接近。以前沒有農民曆的時候,阿公阿嬤都是用這個來算日子、看時辰的。比如說要嫁娶、搬家、開工,都會先看一下天干地支合不合。現在雖然大家都用手機看日期,但這些傳統智慧還是值得我們好好保存下來。下面整理一個對照表給大家參考:
天干 | 國語 | 台語發音 | 地支 | 國語 | 台語發音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甲 | jiǎ | kah | 子 | zǐ | tsú |
乙 | yǐ | it | 丑 | chǒu | thiú |
丙 | bǐng | piáⁿ | 寅 | yín | în |
丁 | dīng | teng | 卯 | mǎo | báu |
戊 | wù | bō͘ | 辰 | chén | sîn |
記得小時候聽廟口的師公在幫人看日子,都會用台語念一整串「甲子、乙丑、丙寅…」,那時候覺得好神奇喔!現在想想,這些都是我們台灣很重要的文化資產。特別是做生意的長輩,到現在還是會用天干地支來記帳,像是「甲年進的貨」、「乙月賣的量」,這種記法真的很有智慧。
台語的天干地支除了用在記年,其實還有很多生活應用。像是中醫把脈要看時辰,風水師看方位也要配合天干地支。以前我阿公種菜,都會看「今日是什麼日」來決定要不要施肥,他說這樣菜才會長得好。雖然現在年輕人可能覺得這是迷信,但這些都是老祖宗累積下來的經驗談,裡面其實藏著很多自然界的規律呢!
什麼是天干地支?台語怎麼説才道地?這個老祖宗傳下來的智慧,其實跟台灣人的生活超有關係!天干地支就是古人用來記錄時間的系統,總共有10個天干和12個地支,組合起來就是我們常聽到的「甲子」、「乙丑」這些。在台灣,很多長輩還是習慣用這個來看農民曆、算八字,甚至選結婚日子都要參考呢!
說到台語的唸法,其實超有意思的!天干在台語叫做「thian-kan」,地支是「tē-tsi」,但每個字單獨唸起來更有味道。像「甲」要唸「kah」,「乙」是「it」,跟國語發音差很多喔!下面這個表格整理給大家看:
天干 | 台語發音 | 地支 | 台語發音 |
---|---|---|---|
甲 | kah | 子 | tsú |
乙 | it | 丑 | thiú |
丙 | piánn | 寅 | în |
丁 | ting | 卯 | báu |
戊 | bōo | 辰 | sîn |
在台灣的傳統市場裡,有時候會聽到阿嬤說:「今仔日kah-sîn日,愛拜拜喔!」這就是用天干地支在講日期啦!而且你知道嗎?台灣很多廟宇的籤詩都是用天干地支編號的,像「丙寅籤」、「戊辰籤」這樣,下次去拜拜抽籤的時候可以特別注意一下。
講到這個就不得不提,台灣人超愛用的「生肖」其實就是地支來的!像「子鼠」、「丑牛」這些,老一輩的人問你「你是啥生肖?」其實就是在問你出生年的地支啦。所以學起來真的超實用的,跟長輩聊天馬上就能拉近距離~
天干地支台語發音怎麼唸?完整教學在這裡
最近有朋友問我「天干地支用台語到底怎麼唸?」才發現原來很多人對這個傳統曆法用語的台語發音不太熟悉。其實這些詞在長輩口中常常出現,像是農民曆、生辰八字都會用到,今天就來幫大家整理最完整的發音對照表,讓你可以輕鬆跟阿公阿嬤聊這些傳統知識!
先來說說「天干」,總共有十個,台語發音其實跟華語有點像,但要注意一些特殊唸法。比如「甲」不是唸「ㄐㄧㄚˇ」而是「kah」,「乙」要唸「it」不是「ㄧˇ」。這些發音在傳統歌謠或算命師口中常常可以聽到,學會之後你會發現原來台語保存了這麼多古早的發音方式。
天干 | 台語發音 | 華語對照 |
---|---|---|
甲 | kah | ㄐㄧㄚˇ |
乙 | it | ㄧˇ |
丙 | piáⁿ | ㄅㄧㄥˇ |
丁 | teng | ㄉㄧㄥ |
戊 | bō͘ | ㄨˋ |
接下來是「地支」的部分,十二生肖就是從這裡來的喔!台語發音更有趣了,像「子」要唸「chú」不是「ㄗˇ」,「丑」唸「thiú」跟華語差很多。這些發音在傳統節慶或老人家講古的時候特別常用,學會之後聽他們講故事會更有感覺。
地支 | 台語發音 | 華語對照 |
---|---|---|
子 | chú | ㄗˇ |
丑 | thiú | ㄔㄡˇ |
寅 | îⁿ | ㄧㄣˊ |
卯 | báu | ㄇㄠˇ |
辰 | sîn | ㄔㄣˊ |
實際練習的時候,建議可以找會講台語的長輩幫忙糾正發音,因為有些音真的要聽過才會唸。像是「巳」要唸「chī」不是「ㄙˋ」,「午」唸「ngó͘」跟華語的「ㄨˇ」完全不同。多練習幾次就會發現,這些發音其實很有規律,而且台語唸起來特別有韻味!
為什麼老一輩台灣人愛用天干地支記年?這個習慣其實跟台灣的歷史文化背景息息相關。從日治時期到現在,農曆在台灣民間一直扮演重要角色,天干地支這種傳統紀年方式自然深植人心。老一輩人不僅用天干地支記年,連生肖、節氣也都會搭配使用,形成一套完整的生活時令系統。
說到天干地支的實用性,老一輩人最常拿來算年齡、看農民曆。比如問人家「你是哪年次的?」通常會回答「甲子年」或「丙午年」這種說法。這種記法有個好處,60年一個循環,老人家只要記得自己是第幾個循環,加減算一下就知道歲數了。而且農民曆上的吉凶宜忌也都是用天干地支來標註,要選日子、看風水都少不了它。
天干 | 地支 | 組合範例 |
---|---|---|
甲 | 子 | 甲子年 |
乙 | 丑 | 乙丑年 |
丙 | 寅 | 丙寅年 |
在台灣鄉下,現在還能看到很多老房子的大門上貼著「天干地支」的紅紙條,這是傳統的鎮宅方式。老一輩人相信每個年份都有對應的五行屬性,比如「庚子年」金水相生,「丙午年」火旺等等,這些都會影響到當年的運勢。所以遇到重要事情,像是結婚、入厝、開工,老人家一定會先翻農民曆看看干支宜忌。
這種記年方式也反映在台灣的俗諺裡,像「甲子年漲,乙丑年平」就是在說物價波動的規律。老一輩人聊天時說「那個戊戌年發生的事情」,比說「2018年」更有味道,因為干支年號帶著濃濃的歷史感。現在雖然大家都用西元記年,但傳統市場的阿伯阿嬤還是習慣說「今年是乙巳年」,這種文化傳承真的很特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