支盟薇

支盟薇

啃老族英文怎麼説?3秒學會 | 原來老外這樣説啃老! | 啃老英文懶人包

最近網路上很常看到「啃老 英文」的討論,其實就是指adult children living with parents啦!台灣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因為經濟壓力或就業困難,選擇繼續跟爸媽住在一起,這種現象在國外也有專門的用語喔。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相關的英文說法,還有不同國家對這種情況的看法差異。

首先來看看各國對「啃老族」的不同稱呼:

國家 英文說法 直譯意思
英國 KIPPERS (Kids In Parents’ Pockets Eroding Retirement Savings) 父母口袋裡侵蝕退休金的孩子
美國 Boomerang kids 回力鏢孩子
義大利 Bamboccioni 大寶寶
日本 Parasite single 寄生單身族

這些詞彙其實都反映出各國社會對這個現象的不同態度。像英國的KIPPERS就帶點負面意味,強調對父母退休生活的影響;而美國的boomerang kids就比較中性,只是形容孩子像回力鏢一樣又回到父母身邊。我認識幾個在國外留學的朋友說,其實在歐美國家,年輕人成年後搬出去住是常態,但這幾年因為房價高漲,這種情況也越來越普遍了。

講到「啃老 英文」相關的詞彙,還有一個很實用的片語叫failure to launch,字面意思是「無法發射」,用來形容那些已經成年卻無法獨立生活的年輕人。這個詞在心理學和社會學領域都很常用。另外像是financially dependent on parents(經濟上依賴父母)、adultescent(成人青少年,指生理成年但心理還像青少年的族群)這些說法也都很貼切。我有個在補習班教英文的朋友說,現在很多學生都會問這些詞,因為在寫作或討論社會現象時很實用。

說到這個現象的成因,除了大家常講的高房價、低薪之外,其實教育方式也有關係。國外有研究指出,helicopter parenting(直升機父母,形容過度保護孩子的家長)容易養出比較缺乏獨立性的孩子。我表妹在美國讀社工,她的教授就說現在很多年輕人是「被動啃老」—不是不想獨立,而是現實環境真的太困難。這種情況在台灣也很常見,特別是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,起薪可能連房租都付不起,更別說買房了。

啃老 英文

最近在Dcard和PTT上常看到「啃老族英文怎麼説?台灣年輕人最常問的5種説法」這個問題。其實這個詞在英文裡有幾種不同的表達方式,每種用法都有些微差異,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台灣年輕人最常使用的幾種説法,順便聊聊這些詞背後的文化意涵。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首先最常見的就是”NEET”這個縮寫,全稱是”Not in Education, Employment or Training”,直接翻譯就是「不就學、不就業、不進修」的三不族群。這個詞源自英國,後來在日本爆紅,現在台灣年輕人也常用來形容那些整天宅在家靠父母養的人。另一個也很常聽到的是”boomerang kid”,字面意思是「迴力鏢小孩」,形容大學畢業後又搬回家住的年輕人,這個詞比較中性,不像NEET帶有負面意味。

下面整理了一個表格,列出台灣年輕人最常問的5種説法:

英文説法 中文解釋 使用情境
NEET 尼特族 泛指不工作、不讀書的年輕人
boomerang kid 迴力鏢小孩 指畢業後回家住的年輕人
basement dweller 地下室居民 帶點嘲諷意味的説法
adultescent 成人小孩 指行為像小孩的成年人
parasite single 寄生單身族 日本用語,指不結婚靠父母的人

除了這些正式用語,台灣年輕人之間也會用一些比較口語化的説法。像是”mom’s basement dweller”就是直接形容那些住在家裡地下室、整天打電動的啃老族。最近在reddit上還看到有人用”professional couch potato”來開玩笑,形容那些把沙發當辦公室、整天躺著耍廢的人。這些用語雖然帶點幽默,但也反映了當代年輕人面對高房價、低薪環境的無奈。

其實這些詞彙的流行,跟台灣這幾年的社會經濟狀況有很大關係。很多年輕人不是不想獨立,而是面對22K的起薪和動輒千萬的房價,實在很難靠自己生活。所以下次聽到有人説”adultescent”這種詞,與其急著批評,不如想想背後的結構性問題。畢竟誰不想早點經濟獨立呢?只是現實條件真的不允許啊。

最近網路上常看到「為什麼台灣年輕人會變成啃老族?英文該怎麼表達」的討論,其實這個現象背後有很多社會因素在影響。台灣的房價高漲、薪資停滯,讓很多年輕人就算努力工作也買不起房子,甚至連租屋都有壓力。加上現在大學畢業生起薪普遍在2萬8到3萬5之間,光是生活開銷就快見底,更別說存錢了。這種情況下,不少年輕人只好繼續住家裡,靠父母支援生活開支,慢慢就變成大家口中的「啃老族」。

說到「啃老族」的英文,最常見的說法是“boomerang kids”“kippers”(Kids In Parents’ Pockets Eroding Retirement Savings的縮寫)。這兩個詞都很生動地描繪了年輕人像迴力鏢一樣離不開父母,或是像魚子醬一樣依附在父母身邊的狀態。另外也有人會用“NEET”(Not in Education, Employment or Training)來指稱那些不升學、不就業、不進修的年輕人。

中文說法 英文對應 適用情境
啃老族 boomerang kids 泛指成年後仍依賴父母的年輕人
靠爸族 kippers 強調對父母經濟的依賴
尼特族 NEET 特指無就業無就學的族群

其實啃老現象不是台灣獨有,日本、韓國甚至歐美國家都有類似情況。只是台灣特別嚴重的原因,跟我們的產業結構有很大關係。服務業佔比太高,科技業又集中在少數人身上,導致很多年輕人找不到有發展性的工作。再加上現在物價漲得比薪水快,外食一餐動輒破百,年輕人每個月能存下的錢真的有限。有些父母也心疼孩子,主動提供金援或讓孩子住家裡,無形中延長了子女的依賴期。

另外一個關鍵是社會價值觀的改變。以前的觀念是成年就要獨立,現在則比較能接受年輕人慢慢來。很多父母認為與其讓孩子在外面吃苦,不如多幫一點,這種想法也讓啃老族現象更普遍。不過話說回來,與其責怪年輕人,不如思考怎麼改善整體就業環境,讓大家有機會靠自己的能力過上像樣的生活。

啃老 英文

最近網路上很常討論「啃老現象英文怎麼講?社會學家教你專業術語」這個話題,其實在國際學術圈裡,這種成年子女依賴父母經濟支持的狀況有個專有名詞叫「NEET」,是「Not in Education, Employment or Training」的縮寫。這個詞最早源自英國,後來被日本社會學家拿來形容「繭居族」現象,現在台灣年輕人也常用「尼特族」來稱呼這群人。

說到啃老族的類型,其實可以細分成好幾種。有些人是一時找不到工作暫時靠家裡,有些則是根本不想工作,整天打遊戲度日。根據勞動部2024年的調查,台灣20-34歲青年中,約有12%處於「非典型就業」狀態,其中不少人或多或少都靠父母接濟。

啃老類型 特徵 常見年齡層
求職過渡型 積極投履歷但暫時沒工作 22-28歲
逃避現實型 害怕職場壓力不願找工作 25-35歲
慣性依賴型 從小被寵壞覺得靠父母理所當然 30歲以上

社會學家指出,啃老現象背後其實反映很多結構性問題。像台北房租這麼貴,起薪才3萬多,年輕人根本負擔不起獨立生活。有些父母也習慣「直升機式教養」,孩子大學畢業還按月給零用錢。我朋友阿凱就是典型例子,32歲了還住家裡,每天睡到中午,他媽媽居然還幫他洗衣服,難怪他完全沒有找工作的動力。

這種狀況在東亞特別常見,日本叫「寄生單身族」,韓國叫「袋鼠族」,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社會文化因素。台灣這幾年房價飆漲更是加劇問題,很多年輕人乾脆選擇「躺平」,反正再怎麼努力也買不起房,不如省點力氣。不過心理學家提醒,長期啃老可能會導致社交能力退化,將來要重回職場會更困難。

啃老族英文怎麼説?3秒學會 | 原來老外這樣説啃老! | 啃老英文懶人包
滾動到頂部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