支盟薇

支盟薇

出殯後必做儀式全攻略 | 告別式後還有這些事要注意 | 出殯完就結束?這些儀式別漏掉

出殯後其實還有很多儀式要處理,這些後續的喪禮流程對台灣人來說非常重要,畢竟要讓往生者好好走完最後一程。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,讓家屬們能夠更清楚整個流程該怎麼走。

做七(旬)是出殯後最重要的儀式之一,從往生當天算起每七天就要祭拜一次,總共要做滿七次。這個習俗源自佛教的輪迴觀念,認為亡魂在七七四十九天內會經歷中陰身的階段。現代人工作忙碌,很多人會選擇在第七天(頭七)、四十九天(滿七)和百日這三個重要日子做重點祭拜就好。記得準備往生者喜歡的飯菜和水果,燒些紙錢給他在另一個世界使用。

旬數 天數 俗稱 重點儀式
一旬 7天 頭七 首次返家,準備豐盛供品
二旬 14天 二七 簡單祭拜
三旬 21天 三七 女兒主祭
四旬 28天 四七 簡單祭拜
五旬 35天 五七 由兒子主祭
六旬 42天 六七 女兒主祭
七旬 49天 滿七/尾七 隆重祭拜,結束做七儀式

百日是指往生後的第100天,這天要舉行比較隆重的祭祀儀式。傳統上會準備三牲、水果、飯菜等供品,並請道士或法師來誦經。現代很多家庭會選擇在這天進行「除靈」儀式,把臨時設置的靈桌撤掉,代表正式結束居喪期。不過也有些家庭會等到對年才除靈,這要看各家的習俗和信仰。

對年就是往生者去世滿一週年的日子,這天要舉行「小祥」祭。傳統上這天要準備牲禮、紅龜粿等供品,子孫們要穿素服祭拜。現代很多家庭會在這天請師父來誦經,並準備豐盛的供品。對年祭拜結束後,通常就會把靈位正式安放到祖先牌位旁邊,完成「合爐」的儀式。有些比較講究的家庭還會做「三年」的儀式,但現在已經比較少見了。

合爐是把往生者的靈位正式寫入祖先牌位的儀式,通常會選在對年或三年時進行。這個儀式需要請專業的師父來主持,要準備新的祖先牌位(或修改舊的)、紅紙、毛筆、硃砂等物品。合爐完成後,往生者就正式成為祖先的一員,以後祭祖時就可以一起祭拜了。這個儀式對台灣人來說非常重要,因為這代表著亡魂正式被接納到祖先的行列中。

出殯後還有什麼儀式


出殯後家屬要做什麼?這些後續儀式不可少。在台灣傳統習俗中,喪禮結束不代表一切告終,後續還有很多細節要處理,這些儀式不僅是對往生者的尊重,也能讓家屬的心靈得到慰藉。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首先要處理的是靈位安置。出殯後通常會將往生者的牌位暫時安放在家中或寺廟,這時候要準備鮮花、水果等供品,每天早晚燒香祭拜。如果是選擇安放在寺廟,記得要詢問清楚寺方的規矩,有些地方會有固定的祭拜時間。另外也要注意牌位的書寫格式,通常會請專業的師父來處理,避免寫錯造成不敬。

接下來是做七儀式,這是台灣喪葬習俗中非常重要的環節。從往生當天算起,每七天就要舉行一次祭拜,總共要做滿七次。每次做七的準備工作都不太一樣,特別是「頭七」和「滿七」最為重要。家屬要準備往生者生前喜歡的食物、金紙等,並請師父來誦經。現代人工作忙碌,很多人會選擇將做七儀式簡化,但基本的祭拜還是不能少。

做七次數 時間計算 注意事項
頭七 往生後第7天 傳說往生者會返家,要準備豐盛供品
二七 往生後第14天 可簡單祭拜,但香火不能斷
三七 往生後第21天 通常由女兒主祭
四七 往生後第28天 祭品可準備往生者生前愛吃的東西
五七 往生後第35天 重要程度僅次於頭七和滿七
六七 往生後第42天 可由親友代為祭拜
滿七 往生後第49天 最後一次做七,儀式較隆重

除了做七之外,百日對年也是重要的祭拜時機。百日是指往生後的第100天,這天要準備豐盛的供品祭拜,有些家庭還會請師父來誦經。對年則是往生一周年的日子,這天通常會舉行比較正式的儀式,親友也會到場祭拜。這些儀式都是在表達對往生者的懷念,也讓家屬有個寄託。

最後要提醒的是除靈儀式,這是在對年之後進行的。傳統上認為這時候往生者已經完全離開陽世,所以要將靈位、遺像等物品處理掉。處理方式有很多種,可以火化、安放在祖先牌位旁,或是送到寺廟供奉。這個儀式最好請專業的師父指導,避免觸犯禁忌。整個喪葬流程走完,家屬的心情也會比較平靜,能夠慢慢回歸正常生活。

為什麼出殯後還要辦儀式?台灣喪葬習俗解析

台灣人對喪葬禮俗特別重視,出殯後還有一連串儀式,這讓不少年輕朋友好奇「不是都送走了嗎?」其實這些儀式背後藏著台灣人對亡者的牽掛與祝福。傳統觀念認為,亡靈需要時間適應另一個世界,家屬也要逐步調整生活,所以從「做七」到「百日」、「對年」,每個環節都有它的意義。


先來看看常見的後續儀式有哪些:

儀式名稱 時間點 主要意義
做七 每7天一次 陪伴亡者度過中陰階段
百日 第100天 象徵亡者正式離開陽間
對年 週年忌日 完成服喪期的重要節點

「做七」是最花心力的,總共要辦7次,現在很多人會簡化成頭七、滿七就好。老人家常說這段時間亡魂還在飄蕩,每過一關就像考試,家屬念經燒紙錢就是在幫祂「補習」。現代人雖然沒那麼迷信,但這種儀式能讓家屬慢慢接受親人離開的事實,像我們鄰居阿嬤走的時候,她女兒就說每周來上香反而讓心裡比較踏實。

「百日」在傳統上是喪事正式結束的標誌,這天家屬會準備豐盛祭品,有些家庭還會請師父來誦經。有趣的是,現在很多上班族沒辦法請這麼多假,所以漸漸發展出「提前百日」的做法,像上個月我同事就是選周末先辦,既顧到習俗又不影響工作。至於「對年」,除了是週年祭,也是脫孝的時機,通常這天過後就可以恢復正常生活,不用再避諱參加喜慶場合了。

出殯後還有什麼儀式

出殯後何時做百日?時間計算與準備事項

最近有朋友問我「出殯後何時做百日?」這個問題,其實台灣傳統習俗中,百日祭是喪禮後很重要的儀式之一。百日計算方式很簡單,就是從往生者過世當天開始算第100天,但要注意農曆和國曆的差異,通常會以農曆為主。比如說往生日期是農曆六月初一,百日就是農曆九月初九。現在很多家庭也會配合假日方便親友參加,稍微調整日期,但原則上不會差超過三天。

準備百日祭品其實不複雜,主要分為幾個部分。首先一定要準備往生者生前愛吃的食物,通常會準備6或12道菜,葷素依照往生者信仰決定。再來就是香燭、金紙這些基本物品,金紙種類可以請教禮儀社或佛具店。現代人比較忙,也可以直接訂購現成的百日祭品組合,省去不少麻煩。

準備項目 注意事項 常見數量
飯菜 往生者生前愛吃的菜色 6或12道
水果 避免芭樂、番茄等多籽水果 3或5種
金紙 壽金、刈金、蓮花金等 視習俗而定
鮮花 白色或素色為主 1對花籃
往生者照片 擺放在祭壇正中央 1張

百日當天的流程通常是先整理祭壇,擺放好照片和祭品,然後家屬依序上香祭拜。記得要準備往生者的衣服或日常用品放在祭壇旁,象徵讓往生者回來看看。祭拜時間多在上午進行,整個儀式大概1-2小時。現在很多家庭會選擇在自宅或殯儀館的祭拜區舉行,也有人會到往生者靈骨塔前祭拜,看各家方便。

參加百日祭的親友穿著以素色為主,不用像出殯時那麼正式,但還是要避免太鮮豔的顏色。如果是公司同事或朋友要包白包,金額通常比喪禮時少一些,大約600-1200元之間。記得百日祭結束後,祭拜過的飯菜要分給親友帶回家吃,這叫做「食平安」,有保佑大家平安的意義。

出殯後必做儀式全攻略 | 告別式後還有這些事要注意 | 出殯完就結束?這些儀式別漏掉
滾動到頂部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