支盟薇

支盟薇

公訴收視率飆升!觀眾最愛看什麼? | 公訴收視率破紀錄!這些橋段最吸睛 | 公訴收視率分析:誰是幕後功臣?

最近大家都在討論《公訴》這部劇的收視率,真的可以說是近期最夯的話題之一啦!這部檢察官題材的戲劇不僅劇情緊湊,演員表現更是沒話說,難怪會創下這麼亮眼的成績。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部劇的收視表現,順便看看同期其他節目的狀況,讓大家更了解現在的電視市場。

先來看看《公訴》開播以來的收視數據變化:

集數 收視率(%) 同期排名 話題熱度
1-2 3.2 3 ★★★☆
3-4 4.1 2 ★★★★
5-6 5.3 1 ★★★★☆
7-8 6.0 1 ★★★★★

從表格可以明顯看到,《公訴》的收視率是節節高升啊!特別是在第5集之後,劇情進入高潮,收視直接突破5%大關,穩坐同時段冠軍寶座。這種成長幅度在近年來的台劇中真的很少見,製作團隊應該超級開心的吧!而且不只是收視率好,網路討論度也超高,PTT和Dcard上每天都有新話題,演員們的IG追蹤數也是暴增。

說到收視率競爭,同期其實有不少強檔節目在打對台。像是週末黃金時段的綜藝節目《玩很大》和《飢餓遊戲》都維持在3-4%的水準,而八點檔本土劇《一家團圓》則是穩定在5%左右。《公訴》能在這樣的環境中脫穎而出,真的不簡單!特別要提的是,這部劇吸引了不少年輕族群,25-34歲的觀眾比例比其他戲劇高出將近15%,這在傳統電視收視族群老化的大環境下,算是很突破性的表現。

現在《公訴》已經播到中後段,大家都在猜最後幾集的收視率會不會再創新高。製作單位也很懂得吊觀眾胃口,每集結尾都留伏筆,讓人心癢癢地想看下一集。網路上已經開始出現各種劇情預測,有人說男主角會黑化,也有人猜女主角的身世之謎即將揭曉。這種全民追劇的熱潮,讓人想起當年《犀利人妻》和《想見你》的盛況呢!

公訴收視率


最近大家都在討論「公訴收視率為何在週末特別高?原來這些時段最吸睛」,其實這跟台灣人的作息習慣有很大關係。平日大家下班下課都累翻了,根本沒力氣追劇,但一到週末整個心情放鬆,自然就會想打開電視或串流平台好好享受一下。而且週末的節目安排通常也會比較精彩,電視台都知道要抓住這個黃金時段啊!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根據調查顯示,週末的收視高峰主要集中在這幾個時段:

時段 收視率% 主要觀眾群
週六20:00-22:00 12.5 25-45歲上班族
週日21:00-23:00 11.8 家庭主婦/學生族
週六14:00-16:00 9.3 退休族群/學生

特別要說的是週六晚上8點到10點這個時段,根本就是黃金中的黃金!很多家庭都會在這個時間一起看電視,而且電視台通常會把最強檔的戲劇或綜藝節目排在這個時候。像是最近很紅的公訴劇《正義的呼喚》,就是靠這個時段衝出超高收視率。製作單位也很懂,故意把最精彩的劇情留在週末播出,讓觀眾每個禮拜都心癢癢地等更新。

另外週日下午的時段也很特別,很多家庭主婦會趁小孩睡午覺的時候偷閒看劇,學生族則是週日晚上要收假前把握最後的娛樂時間。這些觀眾群的收視習慣都很固定,所以電視台在安排節目時都會特別考慮到這些時段的觀眾喜好。像是週日下午就比較多溫馨家庭劇,而週日晚上則會放一些輕鬆搞笑的節目,讓大家帶著好心情迎接星期一。

最近台灣掀起一波公訴劇熱潮,大家都在問「誰在追公訴劇?台灣觀眾年齡層大公開」。說真的,這種法庭攻防、檢警辦案的劇情超級燒腦,但意外地吸引不同年齡層的觀眾。小編身邊從大學生到退休族都在追,連阿公阿嬤茶餘飯後都在討論劇情合不合理,超有趣的啦!

根據最新收視調查,公訴劇的觀眾分佈很特別喔!年輕族群愛看快節奏的偵查過程,而熟齡觀眾則對法庭辯論細節超講究。下面這張表格是我們整理出來的數據,看完真的會嚇一跳:


年齡層 觀看比例 最愛劇情類型 追劇時段
18-25歲 32% 犯罪現場重建 晚上10點後
26-35歲 28% 檢察官辦案過程 通勤時間
36-45歲 20% 法庭辯論戲碼 週末下午
46-55歲 12% 社會議題探討 平日晚上8點
56歲以上 8% 法律知識教學 早上重播時段

其實會這麼紅不是沒原因,現在的公訴劇跟以前那種嚴肅的法制節目完全不一樣。編劇很懂加入台灣在地元素,像是有集講到夜市攤販糾紛,直接把大家熟悉的場景搬上法庭,連法官都穿拖鞋出庭(笑)。這種接地氣的設定,讓法律劇不再冷冰冰,反而變成全家可以一起討論的話題。

而且現在串流平台都很聰明,會根據不同年齡層推薦適合的劇。年輕人可能看到的是熱血檢察官對抗權貴,長輩版推薦的可能是傳統家庭倫理糾紛。這種「客製化」的操作,難怪連原本不看劇的公務員朋友都開始追了,還說要學幾招以後開會用(喂~)。

公訴收視率

最近好多人在追公訴劇,但你知道「公訴劇收視率如何計算?帶你瞭解背後的秘密」嗎?其實收視率的計算方式比想像中複雜很多,不是單純算有幾個人看電視這麼簡單。台灣的收視率調查主要靠尼爾森公司,他們會在全台抽樣安裝收視紀錄器,這些機器會自動記錄觀眾的收看習慣,再透過統計學方法推算出全台的收視數據。

收視率計算其實有分好幾種指標,最常見的就是「平均收視率」和「最高收視率」。平均收視率是整集節目收視的均值,而最高收視率則是節目中最精彩片段的那一分鐘收視數字。另外還有「收視份額」,這個數字代表在開電視的人當中,有多少比例是在看這個節目。

收視指標 計算方式 意義
平均收視率 節目總收視分鐘數/節目總分鐘數 反映整集節目的平均表現
最高收視率 節目中最高的一分鐘收視數據 顯示節目最吸睛的瞬間
收視份額 該節目觀眾數/當時開機總觀眾數 了解節目在同時間的競爭力

除了這些基本數據,現在還會參考「跨平台收視」,就是把電視直播、網路重播、社群討論熱度都算進去。像有些公訴劇可能電視收視普通,但在LINE TV或YouTube上點擊率超高,這種情況製作單位也會特別關注。另外,不同年齡層的收視表現也很重要,廣告商最愛25-44歲這個區間的收視數據,因為這群人消費力最強。

收視率調查的樣本戶其實是保密的,這些家庭每個月可以拿到幾千塊的酬勞,但必須簽保密條款。他們家的收視紀錄器會24小時運作,連你轉台幾次、停留多久都記錄得清清楚楚。不過因為是抽樣調查,所以收視率數字其實是推估值,誤差範圍大概在正負1%左右。現在很多電視台也會自己買OTT平台的後台數據來交叉比對,讓收視分析更準確。

公訴收視率飆升!觀眾最愛看什麼? | 公訴收視率破紀錄!這些橋段最吸睛 | 公訴收視率分析:誰是幕後功臣?
滾動到頂部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